再说<西游记>

《西游记》每一章基本是唐僧开头一句:徒弟啊,这是到哪里了?

悟空道:我们也是第一次来,怎么会知道到哪里了?

或者:那城门上不是写着“xxx国吗?您看不见吗?”。多说一句,我觉得悟空这么说也合理。

再或者唐僧抱怨:咱们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,什么时候才能到西天,见到佛祖啊。


每次和妖怪对阵前都要重新说一遍:吾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。

或者每次找人帮忙时都要从头捋一遍: 唐僧是如何去西天取经,救了悟空,然后又如何遭了妖怪的套路等等等等。

这不是赤裸裸地凑字数吗?如果把这一些重复的叙述删掉,《西游记》应该会更精炼一些。


《西游记》读完,我觉的意志最坚定者非孙悟空莫属,其次沙悟净,再次唐僧,再次猪悟能。

为什么孙悟空意志最坚定呢?

首先,独自一猴在世间闯荡许久,阅历丰富。自东胜神洲出世以来,占山为王,为求长生一猴一筏渡过东海,至南瞻部洲,学人礼,学人话,朝餐夜宿八九年,见多了名利之徒。遂渡西海,至西牛贺洲,缘见菩提祖师,终得长生之道。

其次,有一技傍身。悟空学成归来,闹地府、天宫,凭的是自己的能力。任尔东西南北风,我自岿然不动。

最后,聪明有慧根。且不说悟出菩提祖师三更传道,取经路上得授《心经》,其对于《心经》的感悟也比唐僧要多一些。

如果一个聪明有慧根的人,独自在人世间游历了二十年,又闯地府,闹天宫,最终又被如来压在山下五百年。有如此丰富阅历的一个人如果心志还不够坚定,那这世间恐怕是再也找不到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了。

为什么唐僧的意志反而不如沙悟净呢?

我觉的也可以套用上面悟空的理论来解释一下:沙悟净毕竟比唐僧活的时间长,也经历了人世间到天界又到妖怪道。其阅历也比唐僧丰富,能力虽然没有孙悟空那么大,但总是要强过只会念经的人世间的和尚。还有就是不贪,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
如此说来为什么猪悟能的意志反而不如唐僧呢?

首先,我们不能认为猪悟能笨或者懒,如果笨或者懒怎么会悟道成仙呢;其次,不能否认猪八戒确实也有一些本领,不然怎么会统领天河水军呢。

我的理解是:猪八戒欲望重。虽然唐僧的阅历和能力不如八戒,但唐僧更专注,虽然会抱怨何时才能得见如来,但却只要身不死还是一心向佛。 八戒则不是,其是因为调戏仙女,被贬下凡。贪吃,贪财,取经并不是他真正想做的。他最想做的无非是想有个安稳的日子。在他心里安稳的日子即是:能吃饱饭,有媳妇。俗语云:老婆孩子热炕头 :)

其实说来也有趣,一个得道成仙,在天界混了许久又被打下凡间做了妖怪的人,最终的想法竟然是老婆孩子热炕头,有同样遭遇的沙悟净想的却是希望有一天能够重归仙道。


至此,竟不知该如何评价八戒,也许,目光短浅,也许,看透了所谓的神仙。


看完《西游记》,又找了本《水浒传》看了一点儿,相比《西游记》,《水浒传》更精炼一些。 不过,我想再次说一句:

千万不要把电视剧和小说原著混为一谈!

千万不要把电视剧和小说原著混为一谈!

千万不要把电视剧和小说原著混为一谈!


已经看到生辰纲篇章,在下眼拙,没有看到一个好汉,也许鲁智深算半个吧。

我真是有点不懂:动不动就吃饭不给钱,动不动就占山为王,以抢劫为生的人怎么就能说是好汉呢?


我们下回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