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看电影时,我们在看什么?
当我们在看电影时,我们究竟在看什么?这个问题或许过于宏大,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答案。
但可以尝试简化一下这个问题。比如我们可以将问题聚焦在一部电影:当我们在看《哪吒:魔童闹海》时,我们在看什么?其实我没有看过《哪吒 2》,所以这个答案我也无法给,但是诸位看过的可以想想。
虽然我无法解答《哪吒 2》这个问题,但我可以解释下为什么没有看《哪吒 2》。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想先来聊另一部电影《蜘蛛侠:英雄无归》。
题外话:这部电影的视觉创意我觉的是自《盗梦空间》后最有创意的,尤其是蜘蛛侠和奇异博士为争夺魔法盒展现的物理与魔法的碰撞,以及三个蜘蛛侠协同作战时的借力跳跃。
《蜘蛛侠:英雄无归》讲述的是彼得·帕克的成长历程。在电影中,年少的蜘蛛侠因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惨痛代价: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,失去了深爱的女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,甚至失去了与整个世界的联系,就像从未存在过。
在奇异博士施法抹除所有人对彼得的记忆之前,彼得曾与朋友们约定,未来会去找他们,告诉他们他们曾共同经历的一切。然而,影片结尾,当彼得来到女友兼职的咖啡店,他犹豫了。最终彼得只是不舍的看着女友,然后向她买了杯咖啡后毅然的离开了。
也许彼得在那一刻想明白了一件事,自己的朋友们应该过上没有危险、平凡而幸福的生活,自己不应该再去打乱他们的人生,即便代价是自己将孤独一生。一个成熟的人,应该是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的人。
真正的成长不只是变得更强,而是学会放手。成长往往伴随着失去,但真正的英雄不只是个人情感的英雄,而是承载了更大责任的人。彼得的痛苦并不仅仅是失去亲人、朋友和爱人,而是意识到他必须独自面对生活的重量,再也不能依靠任何人。漫威电影总是试图塑造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,但这部电影则进一步探讨了英雄如何重新变回普通人,又如何在责任和自我之间做出抉择。这样的成长其实非常残酷,但也很真实。彼得的选择,让他真正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英雄。他不再是那个遇到困难就依赖钢铁侠的“小蜘蛛”,而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守护者。虽然他失去了一切,却仍然坚持了自己的信念,这或许才是英雄的真正意义。
就像那句: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。
这让我想起了诺兰的蝙蝠侠。布鲁斯·韦恩也是一个孤独的英雄,他失去了父母,失去了普通人的身份,甚至在《黑暗骑士》中,他愿意让自己成为城市的罪人,以换取人民对哈维·丹特的信任。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拥有超能力的人,而是那些愿意背负痛苦,默默守护他人的人。
彼得的选择是否值得?有人会觉得他太过悲情,甚至有些“圣母”。但换个角度来看,英雄的价值从来都不是衡量他们获得了什么,而是他们愿意放弃什么。他完全可以去找MJ和内德,哪怕冒着风险,也可以尝试恢复他们的记忆。但他没有。他选择了牺牲自己,成全他人。
我们习惯了看英雄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,拯救世界,但更深刻的故事往往是在那些无人知晓的夜晚,他们独自舔舐伤口,继续前行的瞬间。彼得·帕克的成长,不是靠战胜更强大的敌人,而是靠直面最难以承受的现实:有些爱必须放手,有些牺牲无法避免。
哪吒喊出的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和陈胜吴广的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并没有区别,而这句话之所以会引起大众的共情,无非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被各种琐事和规则约束。我们总是犹豫不决,害怕失去,不敢做真正想做的事情。因为我们总是想既要又要,拿各种理由来搪塞自己不想付出实际行动。电影散场后,回到现实的我们又不得不为柴米油盐发愁。正
如有人所说:我们不是哪吒,我们只不过是陈塘关那些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的老百姓,或者是举全族之力培养出的申公豹。或许这是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必然结果,我们从小被灌输要“出人头地”,要“比别人更强”。
但你是否想过,这种比较本身可能只是自娱自乐?什么样的人热衷于比较?自卑的人。
真正成熟强大的人,并不需要外物来证明自己,他们的内心本就足够丰盈。
电影终究只是电影,现实世界里,我们终究还是要选择自己要走的路。而英雄的意义,并不仅仅是拯救世界,而是如何在孤独和责任之间找到平衡,如何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,依然热爱它。